Friday, September 5, 2008

The impersonal hand of government can never replace the helping hand of a neighbour

[ 我在这里土生土长,为什么我不是土著呢?]

因为这句话,促使我想知道更多有关“马来西亚华人”的历史。我想了解为什么某些年轻人对国家一点归属感都没有?这是他们踏出人生第一步的土地,怎么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呢?

去年马来西亚独立50周年,看到有关 513 的报导。超过 50% 的华人记得此事而且不愿谈论。少过 30% 的马来人和其他友族表示知道这件事,可是没有兴趣。我感到很奇怪,而且一厢情愿认为华人未免太小气了吧?但是,我又非常渴望得到这些知识。

因为没有亲身经历或我不懂的事不想写出来哗众取宠。

曾经问过小姑姑有关 513 的种族暴乱。她说是因为华人和印度人举行政治示威游行,激怒了马来人, 所以才会发生这种事。

我问妈妈,她的反应更大。

[ 我不知道。 我不记得了,这么久的事了…… 你不要问,不可以讲,不准写部落格,知道吗?政府会抓的。] 语气里充满妇人之仁的忧心忡忡。

好,我去问爸爸。

[ 为什么你想知道?这件事不应该再被讨论的。]

我问爸爸,为什么你们要这样害怕?随手拿柯嘉逊著的 《1969年大马种族暴乱 · 513 解密文件》给他看,告诉他这本书是安伟在大众书局买的。

他才放下戒心,告诉我书里面写的东西,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惊,爸爸早就知道啊!然后,我告诉他我的感觉。

[ 淑敏,你长大了。]

耳根发热,在还没有上演《真情》之前,我赶快回到自己房间。耳后听见爸爸喃喃自语……

[ 不是怕…… 不是怕的…… ]

躺在床上立刻泣不成声,甚至情绪不稳定在电话里向他哭诉我的无知。

[ 你知道原来他们忍辱求生不是因为没种,而是为了保护我们。你知道华人所受的苦吗?你知道种族大屠杀的华人和马来人死亡率比例是 88 对 15 吗?好可怜,他们委曲求全半个世纪为了捍卫家园, 为了我们呀…… ]

这么惨痛的记忆他们怎么可能忘记?

可是,我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憎恨马来同胞。我知道民主和自由的真理不是在生气的时候争取回来的。这一切都是由新兴的马来官僚资本主义所精心策划,造成马来西亚今天的腐败。他们的傲慢和固执,利用马来人的“单纯”和华人的“情绪化”,挑拨离间,使我们无法团结一致,好让他们继续肆无忌惮贪污,捞取国家财产,导致我国比泰国和新加坡落后百倍!

不管是 513 暴乱,或所有巫统大会上法西斯式的各种辱骂,煞有介事亲吻拔出鞘的马来短剑,到现在的“寄居论”,都是煽动种族情绪的伎俩。这些下流的政治阴谋诡计用了 40 年来愚民,难道你们不累的吗?我们绝不上当!

我的父母被你们害得毫无尊严生活了好多年,他们害怕 513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你们以为所有游子都很喜欢离乡背井,到外讨生活受尽当地人的白眼或歧视?是你们让我觉得以马来西亚人为耻。是你们让我在外国人面前抬不起头!

某些政治家分析民主自由不适合多元化的杂居国家。我只知道,如果我的父母可以勇敢这么多年,那么,我又能为下一代做些什么?

我会用非常坚决的语气告诉我的孩子:[ 妈妈是马来西亚人。]

国油每年利用国民的血汗钱拍出来的煽情广告………… 你,感动吗?你,明白吗?





在文明世纪
历史又一次演出
野蛮行径

隐藏的黑手
再次出现
寻觅那
穷人与不幸者的血

肤色和种族
语言和宗教
再次变成
屠夫们的利刃

世界每个角落
不断发生着
少数人吃面包
多数人咽泥沙

不断发生着
少数人穿天鹅绒,住宫殿
多数人衣不蔽体,挤破寮

不断发生着
隐藏的黑手
然后再出现
使穷人溅血以保政权


赛 · 扎哈利 著 《万千梦魇》

Thursday, September 4, 2008

Freedom of speech


博主痔疮发作,坐立难安,停博一天。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Wednesday, September 3, 2008

I don't care how poor a man is; if he has family, he is rich

在新加坡看新加坡电影很过瘾。如果这是梁智强导演拍出来赚钱又具有教育作用的《钱不够用2》,这会不会是新马新一代的悲哀?

是的,我们这一代很悲哀。

在任何公共场所,我喜欢看人,而且注意到中年人比较孝亲敬老。他们太清楚上一代吃过的苦,知道父母曾经受到很大的战争苦难。

我们这一代,除了为生活打拼之外的无奈,剩下的还是努力赚钱花钱,填满物质的欲望。物质文明像是一张无形的大网,牢牢套住整个年代。

然而,每个年代不是也有每个年代的故事悲哀吗?

不管世界多么进步神速,科技如何发达先进,每个人的核心价值最终来自同一个地方 — 家。

当著名广告人雅丝敏阿末 (Yasmin Ahmad) 为新加坡政府拍一则 《家》 的短片,我感到愕然。后来又知道他们为了“鼓励”国民孝亲敬老,推出房屋购买的资助津贴,希望年轻人和父母住得靠近一点,甚至住在一起。

集权主义政府推广孝亲敬老运动如此淋漓尽致,我能说这是一个政府勇敢面对的开明态度还是归咎于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问题呢?

这好像是梁导在梁智强式的拍摄手法的笑点下,第一次把问题丢回给观众慢慢思考,再去领悟,然后体会。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体会特别深刻,因为当中情节亲身经历,理所当然在戏院里抽泣,声音弱到哭给自己听。



梳打饼罐里所有的积蓄老本分别给了阿辉、阿强、阿煌,做妈妈的不但没有任何怨言,反而还愁眉苦脸,责怪自己帮不到孩子。

平时看来一无所有的大哥阿辉,在潦倒时刻却是最富有的穷人。

沙文主义的大男人阿煌,手对手隔着玻璃窗,泪流满脸对老婆的忏悔。

阿强两夫妻现实主义的自私自利,上演着你我的故事。

医院的不近人情难道真的要人家开门做善事?

常言一日夫妻百日恩。摇船摇过断桥边,月老祠堂在眼前,十世修来同船渡,百世修来共枕眠。

两个母亲拼死为了儿女形成强烈对比的镜头………… 掌声给黎明阿姨,她演得很真很感人。

我曾经说过:[ 一个真正贫穷的人是从来没有发现自我价值和,民族文化。]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是人的话,请携带纸巾观赏《钱不够用2》。谢谢收看。后会有期。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Tuesday, September 2, 2008

Gastronomy is the joy of all conditions and all ages

以下是一则用粤语发音的广告词。

现在教大家认识肉蟹。
大的叫大蟹。
小的叫小蟹。
花的叫花蟹。
毛的叫毛蟹。
死的叫臭蟹。
李妈妈养的叫李妈蟹。
吊住来卖的叫吊蟹。
假如李妈妈养的蟹死了却拿去吊住来卖,叫吊李妈臭蟹。
两个马来西亚人排队等吃蟹,叫戆蟹。
四个马来西亚人跑去新加坡吃贵蟹,叫傻蟹。
一公斤从马来西亚进口的肉蟹是 38 新币。



我们点了黑胡椒螃蟹和辣椒螃蟹,还有炒河粉和娘惹水果罗喳, 加上饮料,每人大约 25 新币。

在甲洞 Manjalara 的食之园品过芝士螃蟹,花卷点芝士汁,绝配!味道一流。在甲洞 Wangsa Permai 的得福,尝过咸蛋炒蟹,好吃到可以吮手指 — 指甲留香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牛扒是我最喜欢的食物之一,上等牛扒通常要半分熟。次等牛扒大多数都是七分熟,还要配上浓浓的黑胡椒汁。

这是第一次尝试黑胡椒螃蟹,感觉完全和牛肉不一样。开始入口的黑胡椒肉蟹味道甘苦,然后慢慢辣到舌尖,可是胡椒没有盖住海鲜的鲜味。吮了肉蟹上的黑胡椒才吃蟹肉或是蟹肉拌着黑胡椒一起吃,味道一样好!

我比较惊输 (kiasu) ,两种吃法混着交换吃,够绝!呵呵。

辣椒螃蟹的味道和马来西亚煮法大同小异,可惜的是没花卷,配搭的是普通的白面包。

这里要称赞那碟炒河粉,才新币6 块,有新鲜的中虾、章鱼、鱼片,比吉隆坡燕美路苏记大树头的好吃。 在新加坡,河粉就是吉隆坡的广府炒。

我很喜欢吃海鲜,不管是刺身或熟煮。

如果在新加坡吃到让人感到比较抱歉的食物,通常都会说:“噢,味道很新加坡咯。”

当然,这是重口味的马来西亚人比较客气的讲法。我很幸运,到目前为止还没尝试真正的“新加坡”食物。

阿发面粉粿(板面)是我到义顺 149 必吃的早餐。虽然不可以和吉隆坡建记辣椒板面或老地方板面汤相比,可是阿发面粉粿另有风味, 没有一般美食中心清一色的“商业”味道。



终于有机会尝试 Botak Jones 的西餐。一个生活在新加坡好多年的美国人开的西餐小店。Jones 先生只选择在狮城组屋区的咖啡店铺里租摊位做生意,所以食物价钱合理。这份 Swanky 香肠加上 sunny sideup 煎蛋,新币 12 块。不过,我比较喜欢吃德国香肠。

吃香肠的时候有个怪癖,就是先把头尾部分切掉,留在最后慢慢品尝。是的,头比较好吃。



新加坡人很奇怪,很喜欢排队等吃东西。Bugis 街上,好多打着重庆正宗火锅招牌的火锅店。偏偏很多人宁愿排长龙,耐心等待比其他火锅店贵的火锅自助餐,每人新币 18 块,价钱合理,食物新鲜,值得一试!

吉姆说应该把招牌改为 —— 够麻够辣够香够浓够爽口,好吃到…………



还是林先生最绝 —— 重庆(从今)以后正宗老火锅。

义顺三杰的饭后笑点真的差点让人喷饭!

身在异乡,除了旅游景点之外,我觉得品尝道地食物是了解人民风情最直接的方法,入乡随俗也是对当地人的一种尊重。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