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8, 2014

Selfie

来自英格兰林肯郡的 12 岁女孩麦迪逊去年圣诞假期巧遇来皇家庄园度假的威廉王子。麦迪逊笑着请王子和自己来一张自拍照,威廉不仅高兴地接受邀请,还说: 『 圣诞节,没法拒绝来一张自拍。』


英国人把自拍看成下班后去酒吧喝一杯,上地铁就把书拿出来看一样的生活习惯,就连王室成员也不能免俗。

事后这张威廉王子的自拍照不但被媒体炒作,网民更在网络广传,让年仅 12 岁的麦迪逊一夜成名。

因此,梁家妇女才知道 selfie 一词,呵呵。上网搜索,还等什么?

Selfie (自拍) 一词去年 11 月被 《牛津词典》 评为 2013 年度的风云词汇,指该字使用率在过去 12 个月急升 170 倍,反映社交网站潮语的影响力。

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总统、明星、名人,都喜欢用智能手机或电脑摄像头自拍后再上传到社交网站上的现象成了这个时代的一种时髦。

但美国的一所大学去年年底却把自拍评为最令人讨厌的词,反映出对这种自恋文化感到厌烦的人也大有人在。

按照 《牛津词典》 的介绍,selfie 一词最早出现在 2002 年澳洲一家网站上,当时一个男子上传了他不慎摔伤脸部的自拍照。

韩国人把自拍叫做 Selca,据说是把英文 Self  和 Camera 组合在一起,而且这个词比 selfie 用的还要早,2000 年后伴随着带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应用就在韩国出现了。

Selfie 衍生出不少字词,如指自拍头发的 helfie (hair selfie)、自拍臀部的 belfie (hair selfie) 和自拍醉酒模样的 drelfie (drunken selfie)。这些社交网站的潮语又叫 buzzword。

那么,自拍自慰是不是可以叫 fufie 呢?

尼康公司对欧洲 12 个国家居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欧洲人自拍的照片最终有将近一半会放到网上,其中最喜欢自拍的是俄罗斯人,其次是奥地利人。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因为爱自拍,还被称为网络达人。被评为年度热词的自拍,准确地捕捉到人们对社交媒体的迷恋程度,社交网站上层出不穷的自拍照也很容易被视为自恋的表现。

去年 12 月中旬,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首相卡梅伦和丹麦女首相施密特在悼念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仪式上面带笑容的自拍,成为轰动一时的花边新闻。(???!!!)

德国 《明镜》 周刊以 “快照争议:政治家的生活自拍” 为题报道说,三个领导人一起玩自拍或许是不合时宜的自恋表现,但这也是一个趋势 —— 德国政治家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那就是政治家也可以透明地描述自己的生活,与选民零距离接触。

自拍成为许多韩国演艺界人士的宣传方式,艺人贴在社交网络上的自拍照片常被娱乐媒体当成新闻素材。

韩国的网络上还总结出自拍时七大忌:
  1. 不在镜子前
  2. 不在脏乱的屋子里
  3. 不能从下往上
  4. 不要嘟嘴
  5. 不能不分场合
  6. 不要露出整个脸
  7. 不要在昏暗的地方
关于自拍,各国媒体有不同的解读。俄罗斯 《莫斯科晚报》 分析说,从心理学上讲,自拍实际上是一种自恋,是一种独特的自我欣赏。

俄社会学家认为,这是人们表现自我意识的一个方式,也是试图找到让社会更多关注自己的途径,实际上这种自拍行为是一种病态。

一项针对面子书 18 岁到 25 岁用户的研究认为,经常使用社交网络者最容易显示为自恋和没有安全感,自恋程度高者频繁更新自己的状况、放自己的照片及使用引语或格言为自己贴金。

德国 《法兰克福汇报》 评论说,社交媒体让现代人的自尊感更强,并有轻微的自恋倾向,从博客到自拍,都是展现自我的手段。轻微自恋并不是一个贬义 词,可以缓解生活的紧张。

自拍到底是自恋一代的特征还是人生的阶段性反应?德国国际媒体研究所专家夫罗里扬·卢佩认为,自拍是社交媒体和现代技术的产物,结果孕育出 “我一代”,这也是社会民主化的体现。

他认为,以前明星和政治家可以表现自我,现在普通人也一样可以通过自拍受到关注。

自拍发布者的目的就是给别人看,而社交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展示平台。美国心理学教授特温吉认为,自恋者往往为了强化自尊,导致更多人依赖社交媒体。

韩国延世大学心理学教授黄尚敏认为,自拍并发布照片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关注,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反映出现代人类既以自我为中心又不愿与人疏远的社会现实。

自拍现象在美国也非常普遍。多数美国人认为,1980 年至 2000 年间出生的总数约 8000 万的千禧一代与 1946 年至 1960 年间出生的婴儿潮一代相比,更为自恋、懒惰、被娇惯,甚至有妄想症状。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发现,20 岁左右的人自恋型人格障碍是 65 岁以上人的三倍。《时代》 周刊去年 5 月曾刊登题为 “我我我一代” 的封面文章,似乎想对千禧一代做更客观的评价。

文章认为,新生代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与生俱来地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自信,他们在经济困难时期乐观、自信、实际,能很快适应技术瞬息万变的世界。这些不是缺点,尽管这意味着他们玩手机的时间太多。

但是,很多千禧一代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有的网民表示,美国正出现自恋危机,每个人都更为自恋,自恋已成为通俗文化。 

在北非国家摩洛哥,自拍文化引起社会事件。去年,摩洛哥一对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在面子书贴出一张两人亲吻的自拍照, 结果被警察以 “有伤风化” 抓了起来。

为了抗议警察局的做法,一些摩洛哥人发起 “网上百万亲吻照片” 抗议行动,呼吁人们拍下类似亲吻的照片上传到网上。(哈哈哈……)

如果不受控制地传播自拍照,会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风险。德国教师协会近日发出警告,呼吁学校和家庭认真对待青少年自拍的问题,不要低估它给孩子们带来的危害。

德国一所大学的调查显示,德国 1/5 的女孩喜欢自拍裸照。科隆媒体研究学者舒瓦特曼担心这些图像如果被迅速传播,会给自拍发布者带来麻烦。 

在这个世界上,有喜欢自拍的人也有讨厌自拍的人。美国密歇根州苏必利尔湖州立大学的学生去年底投票,决定让自拍一词远离日常生活。

一些人对自拍的抵触反映出的是,对高科技自恋倾向和社交网络无孔不入的厌倦。还有人评论说: 『 把你的智能手机收起来吧,没人在乎你。』

自拍文化并不能说明人变自私。德国 《斯图加特日报》 的文章曾把自拍文化比喻成自画像。文章认为,不必对自拍现象盛行大惊小怪, 自我介绍从古老的人类就已开始,每个人都有权表现自己。

美国 《赫芬顿邮报》 网站去年 12 月 30 日刊文称,有些人对 2013 年被称为 “自拍年” 很反感,甚至迫切地希望将这种粗俗的现象判处文化死刑。

但从理论上看,这种现象永远不会消失。因为它只是利用现代科技让一种远古现象重新转世而已。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洞穴人就在岩洞上为自己作画。(???) 人类乐此不疲,有人说是虚荣心理作祟,但近期的理论称 “机器里的幽灵” (高像素相机) 更让人渴望被关注。

尽管我们看待自己和世界回望我们的方式总会有所不同,但自拍现象不应被视为虚荣、浅薄、自负或爱表现的行为,它是一种非常正当的人类需求。只要这种需求继续存在,自拍就仍将大行其道。 

美国塔夫茨大学学者拉斯提亚努认为,过去人们也拿着相机给自己拍照,只是新技术让自拍者更容易向外界展示自己,而外界给的 like 会让自拍者心情大好。

拉斯提亚努说,日渐盛行的自拍文化,反映出人类心态上的变化,这种高调展现自己的方式会让人感到充满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为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意外加分。 

北京大学学者张颐武则表示: 『 水仙花之恋,顾影自怜,是人类的一个传统,人类对自我的迷恋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今,智能手机的使用更助长了这种自恋倾向,为它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 

张颐武说,古时候自恋没现在这样的条件,现代科技让自恋更便捷。但他认为,自拍的流行并不能说明人变得更自私了,孤独自恋是植根于人性的。

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万宇 马桂花 纪双城 青木 丁雨晴 柳直 
环球时报记者 张倍鑫

转载自环球时报

嗯,好一个水仙花自恋,顾影自怜。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