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9, 2014
Lee Daniel's The Butler
最近好莱坞拍了两部黑奴题材的电影,都是讲述黑人在美国是如何一路走来的奋斗史。不懂是不是奥巴马当了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的关系,呵呵。
《管家》 很好看,剧情紧凑。虽然戏院的冷气很冷,可是梁家妇女却看得热血沸腾,泪流满面。
昨晚和友人去看了 《为奴 12 年》。这是第一次在戏院里看戏看得如此煎熬,有些观众甚至拿出手机上网,坐在隔壁的观众不停地在叹气,深感不耐烦,好几次人妻都有想站起来离场的冲动。
因为每当高潮迭起,剧情却又一拖再拖,怎么搞的,到底想怎样?上网搜索,没想到 《为奴 12 年》 的评价竟然比 《管家》 更高哦?
《为奴 12 年》 在第 38 届多伦多电影节亮相后,无论是导演、剧本还是表演和配乐都获得普遍的赞誉,更被 《时代周刊》 选为年度十佳影片第九名。
美媒代表性评价: 质朴、原始且坚贞不屈,《为奴十二年》 绝对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充满了愤怒、无奈、委屈和感动的影片,一曲长达 12 年的悲伤挽歌。
导演在影片中完整地展现了那个时代文化背景下城市、人物、土壤和精神面貌,扎实的故事背景更为影片增添了极高的可信度。
非一般传统的好莱坞式 “救赎” 电影,整部作品成熟而冷静,溷杂着巧妙的设计与深入的情感。影片并没有想像的那样愤然诅咒奴隶制度,也没预期那样烘托苦难以展开幸福宣言。它很真实,它就是历史。
人妻个人觉得拍得很闷,很多画面重复又重复,导致那些本来可以赚人热泪的到最后都变得婆婆妈妈。
难道这么深刻的题材非要花 2 个小时半拍完才显得有诚意吗?故事紧凑一点,让观众没有喘气的机会,当剧终人散留给大家一个深呼吸的空间,一些省思的余地不是更好吗?
很抱歉,人妻的历史素养有限。
喜欢 《管家》 更喜欢 Forest Whitaker 出神入化的演技。他的无声抗议,长期压抑而释放出来的比儿子走上街头的热血愤慨更有力量,让人们对民主自由的追求有更深一层的启发。
或许 《管家》 比较贴近近代民权斗争运动,因此有感而发引起共鸣。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怀有建立民主自由社会的理念。在这个美好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
因此,历代的民运斗士虽然一个接一个死了,但精神不死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我们。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