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3, 2012

A Simple Life


这就是之前在面子书看到的 《桃姐》 预告片,我只眼湿湿了一次而已。 散场后,就把那条白色的小毛巾还给宝石姐,希望她老了病了不需要用它来擦眼泪。 

桃姐是一位自梳的顺德妈姐。我对妈姐最早的印象是老夫子漫画书里那些扎起一条马尾长辫,穿白衣黑裤的女人,当时不知道她们就是妈姐,以为王泽先生画的是乡下婆。 

后来,祥哥有位画家朋友叫刘春草,娘家墙壁上很多水墨画就是他画的。小时候曾听他说过自己的故事,很有趣的…… 例如生命中几位重要的女人,母亲大人、初恋情人和老婆大人。刘伯伯说他小时候家里很有钱,是一名被妈姐带大的小少爷。他说那个年代的小少爷都被妈姐服侍得像个小皇帝似的。虽然现在也没差啦~ 只是妈姐变祖母而已。

刘伯伯是个很爱睡客厅的人,对我而言,他是一位怪伯伯。长大后,才知道这叫艺术家性格。 (干咳~) 

妈姐又读作粤语发音的马姐。她们是来自广东顺德的女佣,通常以数人集为一体住在一起生活,故称姑婆屋。新成员必须通过自梳仪式,发誓终身不嫁方能加入。妈姐又有一别称,叫 “土鲮鱼”,这别称源于: 
  • 土鲮鱼不会大肚子,因为妈姐终身不嫁。
  • 土鲮鱼一条身,即单身的意思。
  • 土鲮鱼的歇后语是 “多骨恶啃” ,粤人街市的惯用语,意指难于追求。

我觉得香港人说话尖酸刻薄之余又不失风趣抵死。妈姐活跃于 30 年代,自辛亥革命之后,主张男女平权,反对家奴制度,故妈姐自梳的习俗就逐渐随着时代消失。

反而在香港,90 年代仍然有少数年轻时已照顾雇主的老妈姐,继续与雇主一家人一起生活。自 60 年代起,香港妈姐们因种种关系离开雇主,又不愿意返回家乡顺德,于是集结在一起组织斋堂。从 70 年代开始,港人已流行聘请菲佣了。 

2011 年港片 《桃姐》 改编自真人真事,由妈姐养大少主,主仆之间的亲密关系不言而喻。叶德娴更凭此片荣获威尼斯影后。

转载自维基百科

我没有哭到死去活来的原因是此片的拍摄手法太写实了,一点想像空间都没有…… 你很难面对日常生活中的无奈掉眼泪吧?而且,这是一部刻画老人的老人戏,梁家妇女还没有老到需要家人照顾的地步,故没有太大的共鸣。因为幸福的人总会不经意地无视人生无常。(叹气~)

我无法想像当自己有一天老到不想成为家人的负累,不想家人为自己花冤枉钱,不想家人为自己到处奔波…… 的画面,倔强的自尊交战着生老病死的常态,无奈到必须深呼吸才能继续观看下去。

主仆相处数十载,感情看似平淡如水,却早已在心底留下难以磨灭的情感刻印。世态本炎凉,人情薄如纸的今天,还有什么值得大家去信任的?或许 《桃姐》 能让人对长期被社会忽视的一群有了新的诠释和领悟。

桃姐躺在病床上,握住 Roger 的手说: 『 我唔惊嘅~ 肉在枮板上,几大就几大,烧卖就烧卖…… 』  于是少主笑中带泪回答: 『 嗯,宁愿笑到肚子痛,也不要哭到心痛。』

不管是戏里戏外,这是一个很动人的真人真事。刘德华荣获第 48 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站在台上说,: 『 我都说了,我就自己付钱拿影帝。 』 获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导演许鞍华就在台下笑得要死~

自古以来,谦虚都是成功者做人的标竿。现在这种行事低调的男人真的买少见少了,虽然我和刘德华还有故事里的主人翁 Roger 不是很熟。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3 comments:

fufu said...

许鞍华很棒!!

小琪 said...

叶德娴凭此电影拿了那么多女主角,真的是应得的。

她真的把这个角色,演得很传神,把整个[桃姐]的精髓都演得活脱脱。真的很棒!

et Shuben™ said...

许鞍华导演透过镜头轻描淡写出少主 Roger 爱妈妈但更亲桃姐的主仆关系很给力。

我也很喜欢她讽刺社会的功利主义,善心人士的沽名钓誉,街市佬作弄桃姐的缺德…… 等等。